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,打好脱贫攻坚战,关键在人,在人的观念、能力、干劲。摆脱贫困的征程上,中华民族已越过层层峰峦,再进一步就能迎来梦想成真的高光时刻。然而,在最后的冲刺跑中,仍有贫中之贫、困中之困的障碍,还有数百万人存在返贫致贫风险,更有疫情叠加、双线作战的考验。越是关键时刻,越需要激发斗志;越是任务艰巨,越需淬炼队伍。紧紧抓住“人”这个关键要素,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方能跑好关键一程,以实绩赢得百姓认可。
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,人的观念是实践的先导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,影响着扶贫工作的成效。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,既要看到任务的艰巨性、风险性,更要看到成功的现实性、必然性。坚持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,初心如磐、使命在肩,就能让脱贫事业更好造福群众。
面对脱贫攻坚这项点多面广线长的系统工程,学习永无止境,能力更无上限。从政策宣传到调查研究,从产业发展到精准帮扶,哪里有短板、有盲区,哪里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补齐短板、减少盲区。不久前,云南省18万余名扶贫干部通过在线课堂“云充电”,聚焦重点难点进行学习,力争使扶贫工作帮到点上、扶到根上。冲刺期就是提高本领的黄金期,脱贫战场正是增长才干的练兵场。全方位提升工作能力,成为联系群众的贴心人、带动发展的领头羊、专业技能的好把式,这是攻坚克难、拔除穷根的实际需要。
目标在前、使命催征,惟有实干笃行。申纪兰老人曾带领西沟村民在土坷垃里刨出粮食,靠奋斗过上了好日子。她感慨:我是太阳底下晒出来的,不是办公室里坐出来的。扶贫不在嘴皮上、表格中、文件里,而在工厂车间的生产线上、直播带货的信息流中、易地搬迁的施工现场。出实绩、见实效,必须拿出真抓的实劲、敢抓的狠劲、善抓的巧劲、常抓的韧劲,硬碰硬去闯、实打实去干,向贫困堡垒发起总攻。以实干引领实干,用担当带动担当,才能激扬敢于斗争、勇于冲锋的精气神,为战胜贫困凝聚起更强大的合力。
“凡作事,将成功之时,其困难最甚。”坚定必胜的信心,激发顽强的斗志,慎终如始、蓄力奔跑,永不懈怠、一往无前,我们就一定能锻造更加坚强的队伍,创造更加光辉的业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