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成立70周年、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两个里程碑事件后,习酒集团又完成一项吸引全行业目光的大动作。3月30日,习酒集团对外发布《君品公约》,邀请知名学者王立群、郦波、张颐武以及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,坐而论君子之道,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德芹带领习酒全体员工举起拳头庄严宣誓,铿锵有力。
“……同心同德,不忘初心。酱魂常在,君品永存。”
▲张德芹带领全体员工宣誓
当习酒集团登上高峰,取得辉煌的成绩时,习酒人没有自满与炫耀,而是深刻回顾70年来的筚路蓝缕,总结经验教训,以此作为新征程上的精神力量。200亿,不是习酒的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
《君品公约》全文共64字,它不仅是习酒人70年来总结出的生存之道、敬畏之心,也是酱酒行业乃至白酒行业第一个公约。它对习酒集团,对白酒行业的发展,都将产生深远影响。
1
自然的考验,亦是自然的馈赠
爱我习酒,东方文明。敬畏天地,崇道务本。——摘自《君品公约》
《君品公约》的前16个字,深切表现了君子文化与酒文化的源远流长。
酒,是中国历史中传承最久的文化之一。河南省贾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可以证实,约9000年前,我们的先祖已经会用骨笛奏乐,以稻米和蜂蜜酿酒。
沧海桑田,中国这个东方文明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艺术领域,酒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,它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底色。建安十三年,曹操一统北方,在《短歌行》中吟唱: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”李白则在自己的天命之年豪放慨叹,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”
酒文化与君子文化,自春秋战国就已经紧密连接。在此次发布会上,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对“君子”提出自己的见解。“君子”二字早在《诗经》已有出现,某种程度上说,“君子”这两个字是中国酒文化的源头。
▲郦波讲述自己对“君子”的见解
酿好中国酒,就是在传承中华文化,传承东方文明。这不仅是习酒人的使命,也应该成为中国白酒从业者的使命。
敬畏天地,崇道务本,是对习酒镇自然环境的最好注解。
“巍巍大娄山,离天三尺三。人过要低头,马过要落鞍。”来到习水,看到习酒所处的环境,便能理解何为“敬畏天地,崇道务本”。高耸的群山环绕着这片河谷,地形崎岖,土壤贫瘠。习酒创业初期,就连粮食和酒曲都要人力背到厂房中。
90年代,为了方便交通,习酒厂在附近修建过直升飞机停机坪,开发了一条从贵阳到习水的航线。
然而天无绝人之路。这片不适合农耕的土地,正因为有了赤水河,有了湿热的气候,才成为中国酱酒最好的产地。赤水河谷出产的红缨子高粱,也是酱酒重要的风味来源。这是自然的规律,也是自然的馈赠。隔河而望的习酒和郎酒,加上上游不远的茅台,几乎构建起酱酒的半壁江山。
环境的艰难,愈发凸显出习酒人的坚韧。崇道务本,便是尊重自然规律,遵守道德规范,坚守本心,认真酿好每一瓶习酒。200亿,不是习酒的终点,而是起点。
2
尊重商业规律,尊重商业文明
铭记先贤,心怀感恩。明德至善,敬商爱人。——摘自《君品公约》
▲《君品公约》发布会暨君品文化论坛圆满举行
1962年9月,当曾前德带着肖明清、蔡世昌两人来到位于黄荆坪的郎庙酒厂旧址时,看到的是一片残垣断壁。酒厂已经废置3年之久,他们手中仅有20元钱来让酒厂恢复生产。
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,三个人在附近百姓的无私帮助下,肩挑背扛,垫换基石,盖房顶,泥墙壁,挖地灶,整地坪,将车间修整一新。为了酿酒,曾前德背起背篓,去30里外的回龙粮站买回粮食,再到四川去购买曲药。
到了1976年,为了寻求发展,习酒希望开发酱香型的新产品,但当时的习酒厂并没有相关技术人才。为了学习酱香型白酒的工艺,厂方派人沿赤水河而上的山村小路,凌晨徒步100多里路,到茅台酒厂学习酿造工艺,晚上学完手艺再坐顺河而下的小木船返回酒厂。
为了提高产品品质,习酒的技术人员曾四处取经,直至整整6年后的1982年,习酒的酱香产品方才成功立项。
张德芹曾在习酒创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:“纵然酒瓶不语、窖池无字,但衣衫褴褛、汗流浃背的场景依稀可见。此时此刻,我们深切怀念邹定谦、曾前德、蔡世昌、肖登坤、肖明清、陈星国等老一批开基立业、开疆拓土、开拓创新的习酒先辈们。”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一代代习酒人自强不息的朴素情感传承至今,才形成君品文化的基础。
习酒坐落的黄金坪,最早便是川盐入黔的货物集散地之一。鼎盛时期,这里百舸争流,满载着盐、酒和其他日用品的货船漂流于赤水河上。可以说,习酒承袭的酿酒古法,始于美酒河,兴于商业文化。这也是习酒集团提出“敬商爱人”的根源。
尊敬经销商,信赖经销商,回报经销商,服务经销商,这是习酒在“敬商爱人”的语境中提出的目标。后来,习酒又将“商”的概念扩大的所有合作伙伴。
在酱酒热发酵几年之后,高端酱酒已经是商务宴请中不可或缺的产品。
随着时代洪流的滚滚向前,“商”的含义也与时俱进。习酒的经销商是“商”,高端酱酒的主要消费群体企业家也是“商”。再往前一步,习酒的“敬商”,不只是尊重经销商,尊重消费者,更是尊重商业规律和商业文明。
中国的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,“商”的地位日益重要,“商”的力量日趋强大。如何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能动性,让“商”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,习酒的“敬商爱人”给出了答案。
3
从不妥协,质量是习酒的生命力
秉持古法,工料严纯。醉心于酒,勇攀至臻。——摘自《君品公约》
▲王立群、郦波、张颐武讨论“君品文化”的价值
如果说《君品公约》的前几句体现的都是精神力量,那么关于工艺和质量的部分,则是不折不扣的铁律。这是习酒能穿越惊涛骇浪,行稳致远的根本。
1988年,习酒形成年产浓香、酱香双3000吨规模,酱香型习酒获得国家质量奖、国家优质名酒等荣誉称号,习酒的产品畅销西南乃至全国。这是习酒的第一个巅峰。如今习酒的大单品窖藏1988,是为了纪念那辉煌的一年而命名。
然而,在此后的几年中,习酒陷入了低谷。张德芹曾经回忆,那时厂里的员工仅能领到40%的工资,严重时甚至一分钱都发不出来。但生产人员仍然坚守岗位,从家里背着粮食到酒厂烤酒。如此艰苦的境况下,当年习酒的质量仍然是有口皆碑。
在习酒加入茅台集团,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后,工艺与质量更成为习酒触底反弹的核心力量。习酒提出了“四服从”质量观,即“产量服从质量、成本服从质量、速度服从质量、效益服从质量”。可以说,在企业的发展中,质量被提到了最崇高的地位。
▲《君品公约》发布会前排嘉宾
2013年,习酒就组建了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检测实验室,并在2015年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评审,获认可实验室资质。
2018年开始,习酒设立“首席质量官”,实行质量“一票否决制”,产品出厂的严苛程度再上一层台阶。对质量的不懈追求,让习酒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连续三年问鼎省级、国家级、国际类质量奖的企业。
在工艺上,习酒从不自满,哪里有好的工艺,就去哪里学习。最初向对岸的郎酒学习酱香工艺,到后来向茅台学习,不断完善。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里,习酒也没有放弃对工艺的追求。
近十年来,习酒开展各类创新项目200余项,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、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、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。近三年,习酒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超2亿元,研发投入持续增长。
但习酒仍然保持着谦逊学习的姿态。2022年习酒集团科技创新大会上,张德芹诚恳地说,“希望各位科技工作者能把身边优秀的人才推荐到习酒公司。只要愿意来,习酒什么都可以给。”
这些话语,这些故事,就是对“醉心于酒,勇攀至臻”最好的诠释。酒瓶不语,窖池无字,但品质,会深深地刻在消费者心中。
4
烛火虽微,卒能燎原
同心同德,不忘初心。酱魂常在,君品永存。——摘自《君品公约》
▲习酒集团《君品公约》正式发布
习酒人的心中常怀感恩。在习酒发展的过程中,得到了太多不求回报的帮助。从1952年建厂时附近百姓义务劳作,到90年代自费生产和推销的员工,再到近20年来茅台集团的无私帮助,习酒人从未忘记。
“弘扬君品文化,酿造生活之美”是习酒的使命,今天的习酒人也从不吝惜自己的善意。
2006年开始,习酒联合共青团贵州省委、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创办了“习酒·我的大学”公益助学项目。项目足迹几乎遍布全国,支出经费达1.2亿元,资助近2万名高中应届毕业生圆梦大学。2022年,习酒集团又牵头成立“习酒·吾老安康”慈善基金,目前已经募集超过2000万元,投入扶老助老的慈善事业。
在当下的中国农村,仍有近5亿人口。在生产资料高度集中于城市的背景下,农村的老龄化、空心化触目惊心,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,长久以来被忽视,他们是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
习酒牵头所投入的这些公益项目,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了多少人,更重要的是让这些“沉默的大多数”被记起,被关注;感召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,投入到慈善事业中。
无论是酿酒的匠心,还是慈善项目,最难能可贵的,是坚持。
“酱魂常在,君品永存”。
《君品公约》的这两句,代表了习酒集团的决心——在今天和未来,无论酱酒是热还是冷,是高端还是低价,习酒都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对品质的追求。
而在产品之外,习酒人也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君子的品格,并且感召经销商,感召合作伙伴,感召消费者和同行,努力约束自己,不忘初心,持续向善。
这样的精神力量,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,有过太多太多。曾子的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诸葛亮的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,《后汉书》中的“涓流虽寡,浸成江河,烛火虽微,卒能燎原”。然而时至今日,我们虽称颂这些名句,却鲜有人在生活中真正践行。
《君品公约》的社会价值,不仅限于习酒集团,它就像一盏烛火。烛火虽微,卒能燎原。希望《君品公约》的发布,能成为“君子商业”的开始,能成就一个人人向上的“君品社会”。